在執行飲食調整以減輕腎臟負擔時,「低蛋白飲食」是一個重要的選項,但最大的挑戰也隨之而來:如何確保在限制蛋白質的同時,吃進足夠的熱量以避免營養不良?
一、為何需要低蛋白飲食?
蛋白質經身體代謝後會產生含氮廢物(尿毒素),這些廢物需要由腎臟負責排出。因此,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,適度地限制蛋白質攝取,可以直接減少尿毒素的產生,從而減輕腎臟的工作負擔,並有助於延緩腎功能的下降。
台灣腎臟醫學會也建議:採取低蛋白飲食以及維持足夠熱量是照護的關鍵,能藉此達到減緩腎功能惡化以及避免產生營養不良狀況1。
二、聰明擇食:認識低氮澱粉
「低氮澱粉」是補充熱量的優質來源,它們的蛋白質含量極低,可做為替代米、麵等主食。常見的低氮澱粉包括:冬粉、米粉、粉皮、粄條、米苔目、太白粉、藕粉、粉圓、西谷米及地瓜等。
三、善用烹調技巧增加熱量
除了選擇對的食材,改變烹調方式也能輕鬆增加熱量攝取。在烹調時,可適量使用植物油,透過炒、煎、拌等方式,直接增加餐點的總熱量,是補充熱量最直接的方式之一。
四、晚期腎臟病飲食的特別提醒
對於腎臟病晚期、尚未透析的腎友,蛋白質的限制會更加嚴格。飲食計畫常因個人併發症(如糖尿病、心血管問題)而變得極為複雜。因此,擁有營養師的個人化介入與指導,是確保營養充足並成功執行低蛋白飲食的絕對前提。
維持「低蛋白」與「高熱量」的平衡,是腎臟病飲食成功的關鍵。市面上雖有許多營養品,但成分各異,部分產品並不適合所有腎友,選擇前請務必諮詢醫療團隊。最重要的,所有飲食的重大調整,都應在營養師指導下進行,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。
參考資料:
1. 台灣腎臟醫學會。臺灣慢性腎臟病臨床指引專書 2025更新版,2025。
2. 國家衛生研究院。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,2018。
PC-TW-107732-02-Jun-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