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疾病與合併症

認識疾病與合併症

帶您用最易懂且圖文並茂的方式
認識疾病與其合併症

食醫住行

食醫住行

從飲食、醫療保健、居住到運動旅行
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指南
照顧您生活裡的方方面面

【慢性腎臟病的生活照護指南:飲食篇】

在慢性腎臟病的照護中,飲食調整是延緩腎功能變化、改善併發症的關鍵。成功的飲食計畫,是在維持良好營養的前提下,減輕腎臟的工作負擔。

 

慢性腎臟病的飲食原則1,2

1.    低鈉少鹽:控制血壓與水腫

過多的鹽分(鈉)會使水分滯留體內,導致水腫與高血壓,是飲食控制最重要的一步。應減少鹽、醬油等調味料,並避免番茄醬、沙茶醬等高鈉醬料。外食的湯頭與各類加工品(如泡菜、醬瓜、泡麵、洋芋片)都應盡量避開。

2.    二、適量蛋白質:減輕腎臟負擔

適度減少蛋白質攝取,能減少身體產生的尿毒素,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。但蛋白質攝取量需經醫師或營養師精準計算,切勿自行嚴格限制,以免造成營養不良。

3.    三、謹慎攝取磷:預防骨骼病變

腎功能下降時,排磷能力會變差,易導致皮膚搔癢或骨骼病變。需謹慎選擇加工食品、乳製品、內臟等高磷食物。

4.    四、視情況控鉀:預防心律不整

這並非所有腎友都需遵守。只有在血鉀偏高或尿量減少時,才需依醫囑限制高鉀食物,以預防心律不整。

5.    五、選擇優質脂肪:保護心血管

為保護心血管,應減少飽和脂肪(如豬油)與反式脂肪(如酥油),並選擇橄欖油等優質植物油。

6.    六、適量飲水:維持體液平衡

水分攝取高度個人化。初期且無水腫時通常不需限水,但若出現水腫或尿量變少,就必須遵照醫囑控制每日液體總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腎臟病飲食計畫複雜且高度個人化,因每位腎友的狀況而異。最重要的,是務必與您的營養師及醫療團隊討論,為您量身打造最適合的飲食方案,切勿自行聽信偏方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:
1. 台灣腎臟醫學會。臺灣慢性腎臟病臨床指引專書 2025更新版,2025。

2. 國家衛生研究院。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,2018。

 

 

 

 

PC-TW-107731-02-Jun-2025

台語錄音檔


國語錄音檔

您的健康,有我相伴
您的健康好夥伴!

您的健康,有我相伴
您的健康好夥伴!

您的健康,有我相伴
您的健康好夥伴!